在一块形状方正的白色棉布中,单独扎住九块形状不一的小石头,再把它放入清水中浸湿,然后放入板蓝根染色液里浸泡三五分钟,一块浸染着水墨蓝的花色扎染手绢就诞生了。白棉布底上,9朵墨蓝的花姿态各异地绽放,清雅而朦胧。“这就是扎染啊”。这是北京密云古北水镇里的永顺染坊,我体验了一次传承千年的植物古法染色法,感受到纺织传统工艺的特殊魅力。
永顺染坊始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2012年,随着古北水镇旅游景区的开发,永顺染坊经重建规模扩大,以当地原生的植物资源作染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设计开发当代手染制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走近纺织非遗作品,你会发现,它们是会说话的历史和文化。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鲜明,纺、染、织、绣、印,像一条锦带,串联起我国流传几千年的文明,展现着纺织业的技艺之精。
在非遗服饰秀中,一件件用蓝印花布和遍布着纺、染、织、绣等非遗工艺制作的旗袍,不仅展现了中国山水画和书法的儒雅书香和泼墨意境,还加入了当代人的创新内容,展示了充满创新思维的另一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构建纺织非遗发展体系,重在体现纺织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所将秉承的更加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科学态度。
由于纺织非遗在所有非遗项目中有着覆盖面大、品种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且和人民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等特点,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更易于走进现代生活,融入时尚潮流。因此,将纺织非遗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丰富到纺织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中,创新创意有无限量的发展空间。
在纺织非遗发展的新路径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打造高质量IP契合了纺织非遗高质量、品牌化发展的命题。其中,跨领域和多产品是一项产品创意之所以成为IP的主要特征,多领域共生成为衡量IP生命力的主要标准。很多著名的民间艺人、著名的设计师或者著名的品牌,都是重要的IP。
当然,纺织非遗的创新实践,还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丰富性、多样性上,而创新能够有效保护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善于继承,创新就缺乏根基;不善于创新,传承就缺乏活力。强调创新,并不排斥纺织非遗的传承与延续,而是强调在传承基础上树立更高标准,使传统工艺得到提升。传统工艺创造、生产、传播、消费的多样性,是世界丰富多彩的根源,也是民族文化存续的显著特征。新时代的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是创造精神的延续,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实现超越。(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