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纺织业韧性迎考
2022-01-14
分享至: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原料价格波动、货运价格高涨、部分地区限电限产等因素影响,在过去的2021年,纺织行业依旧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六届年会上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也要看到2021年全年运行“前高后低”的态势。随着一些不可持续的增长因素消退,行业稳定发展面临压力,预计2022年行业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将面临重大考验。

  他表示,纺织行业进入技术创新爆发期、数字经济稳定期、绿色经济形成期三期叠加的发展区间,以科技、数字与绿色为支撑的发展范式和产业形态开始形成。纺织行业需要厘清形势、把握机遇与挑战,找到撬动行业未来发展的价值支点。

  坚持科技驱动

  在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作为冰雪赛场上风景线的冬奥“战衣”首次实现“中国造”。

  从过去冰雪运动服装被国外企业垄断,到建立起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运动服装体系,中国纺织行业在冬奥赛服上讲述的“中国故事”,正是我国纺织行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体现。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新科技浪潮下,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重塑纺织产业生态、引领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孙瑞哲认为,行业面临转变发展范式、走向价值链高端的新课题。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已经开始了体系化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布局,这对其他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路径形成了锁定。要实现追赶,必须要不断强化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引擎。“纺织行业要在纺织纤维新材料、纺织绿色加工、先进纺织制品、纺织智能制造与装备四大领域实现突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指出,未来我国纺织工业应更加注重科技元素,紧跟时代科技潮流,主动融入发展大趋势。例如,新一代纺织品已经超越穿戴和美感的传统概念,在力、热、电等方面拥有不同以往的高性能,并集成数据传输、能量存储等全新应用,全方位融入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之中。

  创新创造是推动纺织企业前进的强大动力。达利集团行政总裁林知誉表示,创新创造应体现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大到技术、产品,小到工作方法。希望中国纺织业能够在实用性、美观性和舒适性都能取得突破,本着力求创新的思维,提升全球纺织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广州建设“全球定制之都”的战略背景下,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打造了广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平台。通过采用集群平台服务,客户的设计款式爆款率平均提升20%,服装打版、样衣上新时间由行业内平均7天缩短到3天至5天。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驹所说,发展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潜力大,对纺织行业的提升产生非常显著的作用。这是一项长期任务,需不断深化。

  发展数字经济,正是纺织行业“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生产设备更新、基础设施重置、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架构变革。更多的市场主体与商业场景被连接起来,更大范围的市场和资源实现了整合,消费互联网进入成熟期,发展重心开始向工业互联网迁移,产业价值开始更多来自场景深耕与复杂应用。数字经济治理日渐规范,产业价值的实现进入阳光之下。

  孙瑞哲介绍,未来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同时,要强化工业大数据开发、制造资源配置和解决方案汇聚能力,推进平台化设计、精益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智慧柔性供应链。

  做好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迸发出强劲的生产力、研发力、时尚力。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玮介绍,目前,纺织企业都在积极推进自身装备技术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效益提高。

  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铺开崭新道路,实现路径也日益清晰。“智能化改造的路径千万条,实用是第一条。”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海斌提出,智能制造工作既简单又复杂,既可小投入也可大投入,但思路清晰化、架构系统化、投入轻量化、推进持续化、结构实用化理念要贯彻始终。

  绿色发展是方向

  相关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0%,每年产生的废水量占全球废水量的20%。在绿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下,中国时尚和中国制造能否在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尊重,有赖于能否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贡献者、全球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引领者。

  纺织行业既面临着减碳的压力,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2021中国创新创业生态发展蓝皮书》显示,作为时尚产业重要支柱的服装行业,将在“碳中和”概念下驱动万亿美元市值的产业协同。

  孙瑞哲表示,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发展大势,绿色规则的出台和制定将更加活跃,并开始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从技术看,绿色技术整体处在探索期,同一场景下多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并存,稳定性、性价比尚待检验。从市场看,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开始觉醒,绿色消费已现端倪,但发展依然偏慢。面对调整,行业企业既要顺应大势,也要注意节奏与变化,充分考虑产业的适配性。

  碳中和不只是碳减排,更是技术与经济竞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灿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转变发展理念是前提,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是关键,技术支撑是核心,金融支持是保障。

  企业是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主体,优势纺织企业积极先行先试、树立样板。“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十分关注绿色发展问题。“绿色发展不仅是行业关注的话题,而且是全球关注的大课题。在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绿色环保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孚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孚日集团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绿色生产领域积极探索,引领行业潮流。

  “未来,中国纺织业将呈现无限风光。”孙瑞哲表示,纺织行业要在继往开来中实现守正创新,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故相推中实现稳中求进,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