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中国双碳目标引领纺织服装企业在前行​
2023-09-22
分享至: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次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联展全面推进气候创新行动,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2021年6月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启动了“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简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目前21家品牌企业,42家制造企业陆续加入,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全面推进可信低碳产品、支持可持续消费,共同推进行业气候行动。
  2023年9月22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3周年之际,中国纺联与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企业联合响应发布气候行动进展,共同助力实现国家自主减排目标,探索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模式和路径,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绿色变革。
  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全球可持续治理的活跃力量,将全面助力实现中国国家自主减排目标,探索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模式与经验,并有力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绿色变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国纺联社责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社会责任常设机构,成立于2005年,主要职责是建立和完善行业社会责任公共治理平台。中国纺联社责办可持续创新先锋项目,旨在以产业的力量推动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性。
表 1 中国纺联推动行业气候工作大事记
  为实现行业减碳目标,中国纺联初步制定了路线图,将2030年前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自发阶段(2019~2022年)、自主阶段(2023~2025年)和市场化阶段(2026~2030年)。自发阶段即是有意识企业先行自发采取减排行动;自主阶段是引导行业大部分企业主动采取减排行动;市场化阶段是指通过碳交易机制等市场化手段实现行业的整体减排。
  近三年来,中国纺联社责办持续推进气候工作:从产业集群端、企业端和产品端切入,围绕基础核算、减排技术、规划与管理、低碳评价、信息披露与标识等板块,通过产业动员、基础设施平台和工具开发、能力建设、标准制定等方式,引领和推动行业各相关方参与气候行动、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已建立1个在线碳排放计算平台,1个绿色技术应用交互平台,1个产品全生命周期测评(LCA)分析工具和材料数据库、绿色设计平台,1套气候训练营培训体系和线上平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已宣布加入“气候创新2030行动”,5万人次产业人群参与行动。
  产业动员:
  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
  2021年6月,中国纺联启动了“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以下简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筛选一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500强企业优先支持30家重点品牌企业和60家重点制造企业开展气候创新行动,并引导重点产业集群气候创新行动碳中和先行示范。“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是气候创新2030行动的一部分,更加强调行动落实和进展公示,要求参与企业必须承诺在签署后6个月内开展气候创新训练营,12个月内开展公司碳排放基线测量工作,制定并执行气候行动规划,24个月内公布气候行动目标或路线图,并按年度报告组织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已有21家品牌企业、42家制造企业和3个重点纺织集群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企业以组织层级的双碳战略方案制定和产品层级的碳足迹测评为抓手,稳步推进相关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气候承诺。
  基础设施开发: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库与评价体系
  2020年,中国纺联推动成立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CNTAC-LCA)工作组,指导行业开展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和产品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工作组开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环境足迹追溯与评价SaaS平台“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系统”,旨在为市场提供一个可信、科学的绿色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和设计平台,帮助实现生产到消费全价值链产品绿色属性追溯与价值挖掘。工作组同期开发中国本地化纺织服装碳足迹数据库,目前涵盖13种纤维类型,6种纺纱方式,24种纱支类型,2种面料织造方式及3种染色方式,涵盖服装、床品、面料、纱线等多个纺织服装品类。
  标准制定:
  4项中国纺联团体标准
  2022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企业碳中和工厂评价技术规范》、《纺织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南》4项团体标准启动起草工作,旨在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指引和规范有关行动。预计4项团体标准将于2023年10月起陆续发布。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排放量大约在2.3亿吨左右,2020年排放总量约为2.09亿吨。行业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2%,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2.8%,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排放水平不高。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全球纺织和皮革业排放在2.99亿吨左右,占全球排放量的0.6%,因此,中国作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和消费大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肩负重大使命,其气候行动和进展将极大推动全球时尚行业绿色转型。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自2000年起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逐步上升,而后进入平稳期。2014年-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年均增速均低于0.5%。根据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计算,2020年整个行业碳排放总量约为2.09亿吨。从排放来源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排放主要来自上游的材料制造加工端(包括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低于10%。
  从排放强度来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排放强度连年下降,行业绿色转型成果显著。2005-2020年行业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60%,“十三五”期间共下降16%。三个子行业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化学纤维制造业2005-2020年累计降幅接近70%;纺织业排放强度2005-2020年累计降幅63%;纺织服装、服饰业排放强度2005-2020年累计降幅接近65%。
  从能源结构来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行业能源使用的低碳转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排放绝大部分来自能源使用(主要是电力和蒸汽),到2020年,“煤改气”“煤改电”取得显著进展,行业煤炭消耗占比从30%显著下降至低于10%,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纺联致力于凝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时尚产业减排目标。三年来,产业集群和领先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率先从地区、企业、产品维度开展双碳实践,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气候创新行动的中坚力量。
产业集群气候行动示范
  三年来,各纺织产业集群发布气候承诺,宣布打造地区双碳行动示范目标,引领和指导行业企业开展双碳行动。2020年10月26日,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柯桥联合当地12家企业发布了《中国绍兴·柯桥气候行动宣言》,承诺将联合中国纺联共同设定柯桥气候行动目标、制定推进低碳企业政策与低碳产品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2021年6月16日,千亿级纺织产业基地盛泽发布纺织产业集群碳中和愿景,宣布加入中国纺联“气候创新2030行动”,并确立发展目标,即努力创建中国产业区域气候治理的最佳实践,力争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零碳纺织产业集群,并做出行动承诺。2022年10月25日,盛泽发布《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明确了产业双碳目标、减排路线图和重点任务。2023年,盛泽启动《盛泽纺织产品碳排放基线调研》项目,委托中国纺联社责办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开展盛泽全产业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进一步建立数据基础和挖掘产品减排潜力。
重点企业气候创新加速
  三年来,行业不断涌现具有气候雄心的重点企业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参与该计划的企业简称为“3060企业”),通过全面开展气候创新行动,展现出3060企业自主推进双碳工作的决心和努力。
测算企业和产品碳排放
  在组织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上,企业大部分已开始对自身运营范围(即范围1&2)的排放进行测算,小部分领先企业已进行全价值链排放(即范围1-3)的测算。超半数已进行产品碳足迹测算。
设定气候目标和建立战略与机制
  大部分企业已设立气候目标并披露,特别是制造企业中93%企业已设定气候目标。分别有42%和86%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企业已制定企业气候战略规划,并分别有80%和56%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企业已建立气候管理体系推进相关工作。
实施减排行动
  三年来,在自身运营范围内开展减排项目的企业由37%上升到2022年的68%,制造企业这一比例高达76%。
  在各项减排行动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应用占据了主要位置。近些年来,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占总用电比例,大幅减少了用电的排放
推动价值链合作
  截至目前,加入“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的企业中已分别有72%和67%的制造企业和品牌企业开展价值链合作减排行动,联合供应商或客户在企业端和产品端共同发力,打造更加可持续的价值链。在合作减排内容方面,38%的企业选择从可持续产品开发的维度切入,开发并使用零碳/低碳/再生原材料,或进行低碳产品的设计与市场推广;24%的企业与价值链伙伴进行沟通和培训;其他内容还包括联合供应商共享环境/社会相关绩效数据(14%)、要求并指导供应商开展节能减排项目(14%)等。
打造低碳试点
  随着国家推动并建立绿色低碳相关工厂与产品等评价方法,纺织企业积极响应,锚定产业转型新机遇,3060企业已有27%完成开发低碳/零碳相关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信息披露
  3060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已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品牌企业主要通过发布企业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披露,制造企业也通过国内外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填报。企业还通过开展各类低碳公众宣传活动传递可持续理念。活动内容包括理念宣导、环保产品和企业气候行动的宣传以及开展环保回收等,形式覆盖线上和线下,受众群体包括消费者、学生和行业伙伴等。
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三年来,在中国纺联成立的CNTAC-LCA工作组的指导下,行业企业开展纺织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全链条追溯,用可信数据支持产品低碳化和终端绿色消费,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的积极实践推动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测评工作的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产品碳足迹测评的推动力
  CNTAC-LCA工作组案例显示,终端品牌是产品碳足迹测评的主要推动者。79.41%的测评需求来源于品牌,2.94%来源于原材料供应商,11.76%来源于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供应商,还有剩余5.88%的测评由供应商和品牌方合作发起。
产品碳足迹测评时间周期
  CNTAC-LCA工作组发现,在数据齐备的情况下,行业内部分案例在1~2周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产品LCA测评。从与供应商沟通开始数据收集到完成数据反馈核验,最快的周期为1周,这反映了在供应链的反应速度、配合程度及数据管理能力上均达到良好水平。
LCA测评边界完整度
  根据CNTAC-LCA工作组统计,目前绝大部分(96.08%)产品的测评边界为“摇篮到大门(Cradle-to-Gate)”,对于纺织品即从“纤维到成品”,1.96%的产品测评边界为“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1.96%的产品测评边界为“大门到大门(Gate-to-Gate)”。
  完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测评范围应为“摇篮到坟墓”,而由于纺织产品在销售、使用、废弃阶段的下游数据收集存在困难,导致目前实现案例很少。另一方面,极少部分产品由于无法溯源纤维原料的数据且数据库中无相关原料数据,仅能选择“大门到大门”测评边界,反映出部分纤维原料溯源的难度。
产品减碳实践
  CNTAC-LCA工作组案例显示,使用零碳纤维是产品减碳实践中的热门方式。目前的测评案例中有36.27%的产品使用零碳纤维进行减排,包括兰精的零碳天丝™莫代尔、零碳天丝™莱赛尔及赛得利的零碳优可丝®粘胶纤维,取决于零碳纤维成分在产品中的比例及产品碳足迹总值,使用零碳纤维的产品减排比例为1.81%~30.47%不等。使用零碳纤维的产品测评案例中,减排比例大于10%的占70%以上,说明通过降低原材料碳足迹带入,可以帮助产业链下游实现有效减排。
  在CNTAC-LCA工作组目前的测评案例中,仅有安莉芳1家品牌在测评常规糖果裤获得分析报告后进行同款产品的减碳改进,通过使用零碳纤维、生物基材料及更换辅料供应商有效减碳17.38%。CNTAC-LCA工作组鼓励品牌企业利用产品测评分析结果,通过多样化的减碳方式进行产品改进。
  碳中和是场马拉松,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过去,中国纺联凝聚行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气候创新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果。在未来,中国纺联将继续动员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各相关方加入气候行动,引导和推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真正通过产业的力量实现价值链上的“碳”协同,即价值链上的消费者、品牌、制造企业形成一种“碳”共振,助力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并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绿色变革。
   (来源:中国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