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黑科技加速化纤绿色制造进程
2018-03-28
分享至:

  近日,日本设计师为中国母子贴心改造46㎡蜗居的文章在朋友圈传开,就连最不起眼的地毯,也只需用湿水的毛巾轻轻一擦即净,不需使用任何化学洗涤剂。

  “因选用了纳米级新材料,产品有特别好的抗水拒污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不会产生由于使用清洗化学洗剂而造成的污水,从而达到地毯清洗污水零排放。”在近日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上,“网红”地毯的制造商山东领潮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介绍,这款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产品如今在国内卖断了货。

  “传统装饰类材料存在维护成本高、环保性能差、VOC超标等诸多问题,但他们选用绿色原材料、高性能纤维,确保了产品环保达标零甲醛的同时,适用性更广。而且,通过创新性设计,使得地毯如拼图般简单,使用寿命延续20年以上。”赵丽认为,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打造差异化核心产品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交融与飞越是近年来中国纤维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智能制造融合,引领产业变革,助力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中国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表示。

  通过几天来在展览会的走访,记者也直观感觉,不断涌现的黑科技正在改变整个纤维行业的流行趋势,而生态环保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

  生物材料打破石油基产品垄断

  在展览会同期发布的中国流行纤维趋势2018/2019上,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开发的新型生物基聚酰胺——泰纶产品连续第二次入选。

  这种由可再生生物质秸秆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在问世之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家能够利用生物技术大规模实施聚酰胺产品产业化的企业。

  “相对于传统的石油基聚酰胺产品,泰纶系列产品能帮助纺织下游行业降低对石油基原材料的依赖。同时,在产品功能性和性价比上更加优良。”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修才博士向记者介绍,泰纶作为新型的生物基纺织新材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然纤维的活性成分,具有亲肤柔软、吸湿良好、低温染色和本质阻然的特点。与传统尼龙面料相比,使用泰纶材质的面料染色度更深,更鲜艳,同时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目前已经利用泰纶纤维开发商用化产品的辽宁银珠化纺集团董事长杜选介绍,经反复验证,双方合作开发的民用长丝染色性和回潮率都优于传统尼龙。同时,在传统石油基产品价格不断高企、核心技术原料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选用生物基纤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使用具有优异特性的、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的生物基纤维今后会成为纺织和化纤工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已将生物基纤维列为‘十三五’纺织、化纤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表示。

  刘修才透露,作为在中国新投资的生产基地,新疆乌苏生产基地将于近期投产。一期总投资超过4亿美元,预计实现年产能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和年产能3万吨长链二元酸。据了解,目前,企业位于山东济宁新材料园区的长链二元酸生产基地,于2002年实现产业化,年产能为4万吨。

  纺织“锑”污染有望消失

  除了原料端的变革,工艺技术的颠覆对行业发展也将是革命性的。在本次展览会上,浙江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无锑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钛康”,通过新型钛系催化剂替代传统锑催化剂,使纤维在印染后整理过程中,避免了重金属析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据了解,锑是一种化学元素,类重金属。目前,含锑的催化剂是纺织领域最广泛高效经济的合成催化剂。然而,当纤维制成之后进入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加工时,锑元素会随着后整理游离释放出来,随后累计沉积造成土壤和水污染。据统计,每年约有1万吨的锑随纺织品废弃物进入到环境中。

  “在当前的新环境形势下,国家对各类水中锑的含量不仅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有严格的检查。如在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种增设了总锑的排放控制要求,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因为锑排放或限产关停,但都未从源头彻底解决锑污染问题。”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表示。

  “钛系催化剂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既要保持催化剂的高能活性,又要抑制聚酯产品被着色或黄变,使得这种最环保健康的催化剂技术长期处于瓶颈。”浙江恒逸石化常务副总裁王松林介绍,经过两年时间努力,他们通过自主立项、自主研发,采用全新配位化学结构的钛系催化剂及复合催化体系,终于攻克了产品生产时的技术难关,成功开发出了国内第一个与锑系催化剂产品同等质量的长丝级无锑环保聚酯产品,有效满足后道产业链厂家对环保的需求。

  据一位纺织印染企业负责人测算,目前,仅锑一项指标,企业处理印染废水的吨处理成本就在一块多元,随着钛系催化剂的推广应用,将释放巨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环境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