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西装、马甲、连衣裙,水袖、大摆、收身,胡兰、深黄、国旗红……万般变化的色彩和服饰交织的美景,让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呈现给世人一场集体时尚大典,时装成为盛世大典中不可忘记的一部分。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时装背后制造企业的关注。他们是谁?是如何取得盛典服装制造资格的?他们到底能从这场盛宴中获得什么? 2009年7月1日前后,国内20多家服装企业办公室的电话陆续响起,电话竟然来自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筹备委员会,对方通知他们筹备群众游行方阵及背景表演部分的服装投标工作。 这些企业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能受邀参与这种盛大典礼的竞标,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了政府采购的视线,这种机会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有美誉度的提升,甚至成为改变企业运转机制的某种可能。 衣服制造承接的台前幕后 依文集团是较早接到电话的企业之一。这个电话在接下来两个月里改变了依文企业很多员工的时间表。 依文是此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最大的服装提供商,企业为此承制了近10万人的服装。其承揽的任务包括开天辟地、继往开来、依法治国等六个游行方阵以及中心表演区和七色光表演区两个背景部分的10万余套服装。 依文总裁夏华在回忆当时接标后的情形说,从7月中下旬接到中标通知到九月上旬交付验货,仅两个月时间,整个依文都处于“战备”状态,大家像机器人一样运转,每天几乎没有人在晚上12点前回到过家的。这种高速运转的机制,其实正是依文此次被国庆招标办相中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起码能证明某种实力。 相比之下,北京格格旗袍服饰有限公司接的标要少很多,但衣服制作难度极大。它承接的是“祝福祖国”这个方阵的678套服装,由于这个方阵由专业人员表演水袖舞,服装要求兼具舞台表演特色、民族特色等风格,手工工作量非常大。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有某企业接了标,并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但后来发现制作难度太大而中途放弃了。 “制作一件裙子需要48米红绸布,而且颜色是渐变色,要由浅到深,这种颜色只能放到一个大染缸里进行人工染料,面料太软了或太硬了都不行。我跟员工开玩笑说,所有这些衣服的布料可以从天安门一直铺到我们西红门公司门口还有多余,你能想象它的难度。”格格旗袍董事长王金乔在谈到接这个标的时,仍显得很激动。她说,她当时心里也没底,对要不要参与竞标有些犹豫。不过她意识到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仍然精心准备了竞标方案,到竞标的最后一轮,只剩下了他们和红都对决,格格凭借着出色的样衣制作胜出。 但是,任务接下来后,王金乔发现难度比预料中的还要大,离交货时间只有18天,而这些衣服几乎都要手工制作,不可能像机器流水线上那样赶进度。怎么办?王金乔起先想把其中的靴子配件包出去,减少工作量,但又担心包出去后质量无法保证,她最后只能孤注一掷,让工厂自己正常的服装生产全部停工,调动所有的员工来制作方阵表演服。“我们正常生常量是每天六千来件,而方阵表演服一天只能生产30多套。”王金乔说,如果单纯从经济利润来说,无论怎么算,这本经济账都是不合算的。 盛典效应与诱人的政府采购 尽管参与制作的很多企业都强调了“不算利润帐”一说,但是他们几乎都对能加入国庆60周年庆典服饰制作队伍的这个资格有自豪感,甚至有企业已经因为历次参与类似重大活动而有了盛典情结。 依文表现最为典型。 实际上,依文对类似的业务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杨利伟驾驶着神五驶向太空的时候,依文就曾中标参与相关制服的制作,此后在中非论坛、北京奥运会等多个具有重度眼球效应的场合上都有较大动作。 “这种积累,每参加一次都是为我们企业综合形象加分的。”夏华告诉记者,因为有之前的经历,中非论坛的服装制作资格,就是由中国相关部门高级官员点名获得的。 业内人士认为,努力获得在政府官员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实际上也是中国很多企业所希冀的。而通过提供与政府活动相关的重要场合的服装支持或参与制作,是一条捷径。通常的做法是,先赞助支持,混个脸熟,然后逐步获得认同,最后进入政府采购体系名单。 据了解,目前,国家每年有上万亿的集团采购计划,其中服装采购计划额为500亿元,制式服装类的采购计划额为100亿元。这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是个很大的市场机会。虽然政府采购都会严格控制成本,但是由于采购的数量都很大而且集中,企业都对此有着相当的兴趣。 但是,要获得这种资格也有很多硬性条件,比如企业注册资金必须在500万元以上,这一条就把不少企业挡在了门外。 但盛典效应对企业而言远非如此。王金乔对作为这种角色最大的诉求是美誉度提升,她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他们公司中标后,她能明显感觉到外界对格格的评价有了变化。与公司长期合作的银行在一次业务往来时竟主动提到了他们参与国庆盛典的事。“这种形象提升,是打多少广告也得不到的。”王金乔表示。 而盛典效应对依文的影响则更深。由于多次承接大型盛典的服装制作,而且时间都比较紧张,公司员工在快速反应、大规模解决制服能力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没有一点夸张,它对我们团队的管理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夏华表示,她还因此从中得到“灵感”,在公司开通了24小时成衣制作快速服务。这在服装界,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企业在这样的参与中,是能迅速成长和成熟的。”夏华说。 备忘录: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